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学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学案-_第1页
1/7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学案-_第2页
2/7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学案-_第3页
3/7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学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一、作者简介 白岩松(1968——),内蒙古海拉尔人。1985 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 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 年 2 月调至中央电视台,是《东方时空》主创人员之一。自《东方时空》1993 年 5 月开播至今一直任“东方之子”栏目主持人,迄今已采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闻人物数百人,平均 4.9 天就有一集白岩松与名人的访谈在《东方时空》播出,数量居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所有主持人之首。 二、结构特点: 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三、分析结构与内容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段),开场白。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 4~12 段),用两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告诫,自然点题,提示主旨。第 4~6 段,讲述北大教授季羡林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替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新学子照看行李包的故事,水到渠成,自然点题,并揭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第 7~12 段,用已接近自己人生终点的世纪老人冰心仍关怀年老病人状况的感人事例,以及作者的议论再一次印证了“优秀而大写的人”的平凡而伟大。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又添加了一个注脚。 第三部分(第 13~16 段),再述北大新故事,赞叹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正被跨世纪青年学子作为一种传统向后延续。 第四部分(第 17~20 段),联系个人实际,抒发感慨,总结全文。 四、写作特点 1、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的故事之中 2、叙议结合,文情并茂 五、重点问题 1、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写这些故事的用意何在? 3、这些故事所反映出的生活的真实与文章的主题有关系吗?4、.作者由此得到怎样的启发和教益?(用原文回答)5、文中的“人格”指什么?6 第⑩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7、第(14)段中,写“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是为了衬托什么?8、.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请结合第(15)段回答:这条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9、世纪老人冰心曾谆谆告诫:“青年人,珍重地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结合选文回答:你打算怎样在自己的人生书页上“着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