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习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练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 课程目标 目标是预先设定的意欲达到的状态。课程目标则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学龄段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进展规律所确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2. 总体目标是指 312 年级的中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养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3. 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养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4. 总括式表述所谓总括式表述就是指不分段落、只用一段话将活动主题具体目标表述出来。5. 列点式表述所谓列点式表述就是指将活动主题所涉及的目标要点分列出来。6. 讨论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讨论主题,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7.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加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加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猎取直接经验、进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8. 人的身心进展主要包括身体进展和心理进展。身体进展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各种器官及其技能的进展。心理进展主要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思维、制造力进展以及情感、意志等。进展特点是: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9.“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以及对文化的认识和经验,它绝不可以追求系统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知识与能力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它也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10.“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不仅强调学生亲历实践学习的过程,如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测量、分析、比较、评价等学习活动,而且还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生活,强调让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各种发现及提出问题的方法,以及信息的编写、加工与应用的方法等。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更关注他们情感体验和态度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真正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促使学生获得丰富而完整的人生经验,从多方面满足学生需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12.“全员参加” 指的是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