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下的母亲》阅读答案 柏树下的母亲 王根造 1950 年,我已经是一个 17 岁的男子汉了。可是我的生身母亲是谁,她的为人如何,我还不知道呢! 解放前,母亲共生了我们 9 个孩子。到生下五哥的时候,我家早已掀不开锅了。为了保住我们这后三个儿子的生命,母亲不得不忍痛让人家在寒风里把我们一一抱走!为此,母亲哭瞎了双眼。 这年暑假,我第一次看到的母亲,竟是这个样子:还不到花甲之年,头上已经布满了白发;那眯缝着的混浊的双眸里,只能透出一丝半缕的光。她伸出颤抖的双手,颤巍巍地从我的头一直抚摩到我的脚……她的嘴唇抽动起来……她要说些什么呢?肯定要说:“孩子,子不嫌母丑,就跟着俺这个穷娘吧!”哪里知道,我想得太狭隘了。她竟说:“孩子,咱娘俩儿见个面就行,是养母一手把你拉扯大的,咱怎么能忘恩负义哩!”一个因为想儿子把双眼哭瞎的母亲盼了 17个春秋的此时此刻,却能把斩不断的爱子之情深深地埋在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欢乐和幸福。原来母亲的胸怀是如此宽广! 母亲虽然终日生活在一片黑暗中,但她的心里却永远是明亮的,因为她有着热烈的追求。她无冬无夏地为乡亲们纺线,分文不取;谁要非给钱不行,她就说:“这要钱的线,俺可不会纺!”60年代初,她瘦得皮包骨,还执意纺线,哥哥们劝阻不了,索性把纺车吊在了房顶上。她以串门为名,摸到人家炕头上去,又嗡嗡地纺起来了。妹妹放心不下,把她拉到婆家去,谁知道她又瞒着妹妹,给妹夫当队长的生产队洗起包袱皮来。倒水时一不小心,栽到猪圈里,摔破了头。乡亲们来看望她,她倒埋怨起自己来:“俺真没出息,耽误了乡亲们用线。” 1972 年暑假,我给了她 20 块钱,她让我掖到炕席底下。后来我才明白:当街上的孩子们哭喊着要零食时,她就“大妮、铁蛋”地把他们喊来解馋。她听着孩子们啃瓜嚼枣的声音,就停下纺车来,拍着手地笑呵。在一次给孩子们亲自送钱时,摸错了方向,掉进一米多深的菜窖里,摔断了一条腿!腿好后,还给乡亲们帮忙哩! 1976 年春,母亲躺在破屋的土炕上,默默地离开了人间! 老天没眼,人间有情,感天动地的场面出现了:无论是灵床前,还是大街小巷里,哭声阵阵,此起彼伏,整个村庄震撼了三天三夜!大辈儿乔爷爷发言了:“老奶奶,她活得忒叫人难受;她呀,是豁着老命周济咱们大伙的呀……如今,她两手攥空拳地走了,咱们大伙哩,可不能没有良心!就把她安葬在咱村东那棵大柏树底下——图它个万年常青,好一辈儿一辈儿地做咱们的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