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化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一、预习 1、学习生字词。 2、查作者相关资料等。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二、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爱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方,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3、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 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 三、展示思考题 1、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学生初步谈感想,鼓舞个人独到的见解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老师点拨难解的字词 。) 2、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⑴ 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假如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⑶ 这首词你最喜爱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