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理解字词。丰富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练习快速默读法,简洁概括课文信息,提高阅读能力。理解文章通过 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协作精神培育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 阅读并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叙事详略。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作者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又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讨论、点拨法。(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段、美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老师点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像。录象资料。 教学要点:简介背景资料,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 (多媒体或挂图显示雪域高原的风情) 二、 简介珠穆朗玛峰相关资料、作者。 1、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 年 11 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50 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 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 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1960 年 5 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 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2、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 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 6000 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