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 1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别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进展与提升指导学生理清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审美鉴赏和与制造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培育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行;培育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清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01 识一识,识泰山 1.导入新课 泰山,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概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日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2.泰山——五岳独尊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 72 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 27 次。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 436 平方公里,海拔 1524 米。北距“泉城”济南 60 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70 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3.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与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