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表格式教学方案设计 日期: 20XX/03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册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解释天象; 2、掌握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特点,反复品味,积累有关谚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目标 1、2 教学准备 预习 扫除文字障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数码投影,音响,网络 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凭语感让学生预测课文说明的内容,说说课题对全文的作用。 明确:课文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课题就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二、指导阅读“预习提示”,掌握课文的两个重点。 三、指导朗读课文,疏理课文结构 要求:1.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新词的字音、词义。 2.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3.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看云识天气为重点,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4.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 5.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峦 霎 盈 缕 晕 兆 谚 绸 絮 缀 解释词语 姿态万千 点缀 一霎间 预兆 轻快 弥漫 课文分段及大意。 第一部分(1 自然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 自然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 自然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的结构是“总说——分说——总说”。 四、研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云层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1.学习第一部分。 ①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 明确:八个比方,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有时……有时……刚才…… 一霎时”,紧扣了“变化无常”。 ②本段的最后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以“招牌”作比,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可以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2.独立思考,分析第二部分。 ①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两个层次:第一层(3—5 自然段),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二层(6 自然段),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②边读课文,边填表,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3.学习第三部分。 ①讨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 (从课文中找答案) 五、统观全文,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比方说明。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快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