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标 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领悟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辨证看待“套子”的意义,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人物形象及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方法:点拨、品味、研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小说,由林冲、翠翠引出别里科夫。 结合课文,分析别里科夫人物形象,挖掘这一形象的意义。 分析病态的别里科夫。 望其形:穿着、出行、行为、住处——生活套子 闻其言:“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思想套子 问其事:开除学生、漫画事件、骑车事件、争吵事件 维护者 切其脉:沙皇专制 牺牲品 分析小说结尾的深层含义及给读者的启示。 明确:从根本上推翻沙皇专制,呼唤自由,同时思考现实中的“套子“ 研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明确:夸张、对比、细节等来讽刺病态的人,批判沙皇专制统治的现实。 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温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老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化到人物的内心,仔细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归纳道理: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而阻碍历史进展的往往就是各种各样的“套子”,但是套子不等于规矩,摒弃套子,不代表不要规矩。是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进展,是区分套子与规矩的标准。抛掉套子,尊重规矩,革新思想,社会才能进步,时代才会进展。 迁移训练,用简洁的语言为别里科夫写墓志铭。以警示后人。 拓展作业, 用幽默讽刺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不少于 600 字。 以“我与套子“为话题,写一段心理日记,不少于 500 字。 板书: 望其形——生活 可笑 套己 别 装 守 旧 闻其言——思想 可恨 套人 批判专制 在 里 套 怕变革 问其事——行为 呼唤自由 子 科 的 碍进展 切其脉——病根 可悲 套死 人 夫 对 比————细节————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