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学反思教学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假如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 18 个生字,学会 1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他们的生活非常欢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日,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信任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生:(轻声朗读课文) 老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并说以上几个问题。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默读、思考) 生: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