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_第1页
1/4
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_第2页
2/4
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_第3页
3/4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1.读准课文字音,读准文言句读。2.掌握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3.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及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4.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一、知人论世1.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王安石在文学上是个革新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1042 年登进士第。1058 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 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 1074 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 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 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3. 王安石其人之改革篇王安石二十二岁进士及第。才华横溢,少年得志。此后多年任地方官。考察时弊,寻求改革之道,探求治国良策。同时也感到宦海之险恶,改革之艰难。1054 年,辞职回家探亲,途经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忆形式写下《游褒禅山记》。次年复出任职。1058 年,呈《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简称《万言书》),对北宋中期的内外形势、问题和改革方向作了一个总的考察论析。1069 年,经天纬地,开始熙宁变法。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1074 年四月第一次罢相。次年二月复相。次年再次被罢。1085 年新法尽废。1086 年王安石与世长辞。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同时透露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祖宗不足法”: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对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