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9 长亭送别王实甫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目标:概括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思路结构。2.审美目标:鉴赏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特点的曲词,体味剧作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把握女主人公崔莺莺细腻微妙的心理,欣赏分析其形象。3.文化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构成,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激趣导入 经典爱情,是青油孤灯下的泛黄的线装书,它需要读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经典爱情,是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它忠贞的泪水足以哭倒长城;经典爱情,是王宝钏寒窑中的爝火,它虔诚的热力足以消熔武夫的铁石心肠;经典爱情,是哭瞎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是简·爱对罗彻斯特远隔千里的呼唤……经典爱情更是崔莺莺与张生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抗争。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王实甫《西厢记》选段《长亭送别》,去欣赏崔莺莺与张生的经典爱情故事。请根据图中已有文字内容,概述文章要点,在①②处填出相应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答案 ①长亭饯别 ②写别后之痛微任务活动一 把握女主人公崔莺莺细腻微妙的心理,欣赏分析其形象1.本文中莺莺的心理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作者又是如何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请分析讨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莺莺与张生临别时的关键句。此时,莺莺心中自然是“烦恼”的,可是,为什么要说成是“遍人间”的烦恼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莺莺深爱张生,母亲却硬要张生考取功名才同意;莺莺内心有所反抗,但在母亲面前又不能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而张生在表现自己对考取功名的信心时,又流露出类似狂妄的意味,更使得莺莺很不放心。因此,莺莺的内心可以说是愁肠百结,这样的烦恼当然如海深,比天大。再者,对在那个时代的一位千金小姐来说,张生便是她的世界、人间。她的“烦恼”自然是“遍人间”。② 这是夸张手法。这种夸张其实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遍人间”的说法也是合理的,符合她此时的心境,也是痴心语。3.结合全折,简要分析莺莺这一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痴情的女子。本折描写了莺莺与张生惜别的情景,她为离别悲啼愁苦,向所爱的人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