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小朋友还记得吗?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王僧儒读书、员外请管家、留不留、朱熹写桃字、半部论语治天下)上一节课我们讲到,根据《三字经》的意思,当孩子们认了一定数量的字,基本掌握了训诂、句读这样的一些读书的基本的技巧,然后学习了礼乐射艺书数这六种技能以后,孩子们就要开始进一步的学习了,这进一步的学习,当然离不开读书,那么读什么书呢?《三字经》告诉我们应该读“四书”,顾名思义,“四书”就是四部书,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四部最重要的典籍,哪四部书呢?《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在古代社会,四书是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核心价值观。按照《三字经》的顺序首先要讲《论语》。(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理解经典原文①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编著的记录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言行、思想的一本书。善:好。【译文】《论语》共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编著的有关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言行、思想的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可见《论语》这部书,一共有 20 篇,群弟子,有好多弟子,记善言,记录下那些好的语言。孔子是世界上最为伟大的教师之一,他的教学之中,肯定有很多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事实上,《论语》里边也确实蕴含着巨大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遗产。因材施教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