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学科组教学方法有哪些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养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接下来是关于中学政治学科组教学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政治学科组教学方法 一、知识专题课 高中《思想政治》“致同学们”明确指出:“首先,你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然而,在多年的高三复习中,我发现,经过高一、二的新授课和高三的一轮复习,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单元、课题、框题、目题还是不熟悉。针对这种状况,高三复习亟待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只是老师说,学生不说;不能只是把学生带进教材,学生却走不出教材;不能只重视微观考点的讲解,却忽视宏观框架的构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应如何解放自己,挽救学生? 1.让学生对比教材“目录”讲。某一课时准备复习哪个单元、哪部分内容,先让学生预习,课上让学生对比书上“目录”讲解主要内容。假如一个学生讲不全,就找两个、三个、四个……直到学生讲的内容完整为止。刚开始这样做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耗时较多,但坚持下去,效果就会好起来。 2.让学生对比单元“管涌图”讲。每个单元的管涌图很好地描绘了本单元内容的梗概和思维的流向,因此,单元知识建构就引导学生按管涌图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 3.让学生围绕一个“知识块”讲。围绕一个知识专题首先要学生进行模块内整合,讲专题内及专题之间的关系,比较异同及联系,理清易混的、交叉的概念与原理的关系;然后将某一专题知识与其他模块的知识交汇点进行渗透。如讲“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专题,模块内整合涉及的内容主要有:1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3 货币的基本职能;4 货币与纸币;5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6 货币与财宝;7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8 外汇和汇率;9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0 价值与价格;11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3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4 市场与计划;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7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18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与《政治生活》模块渗透的内容有:1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职能;2 政府的宗旨、原则;3 党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