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对比讨论的开题报告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判为惯用的教育手段,老师喜爱采纳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舞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实行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老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判,理由是:批判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进展而避开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爱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中国老师总是鼓舞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育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进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老师常常鼓舞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育孩子的灵活性、制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进展,多鼓舞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加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老师还极力鼓舞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制造,以培育孩子的想像力和制造力。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制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制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进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今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养的竞争,是人才培育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育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育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误区,它甚至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素养的形成。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中有价值的实践,对走出我国家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