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教案。如何做一个好的教案,提起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5 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爱,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加知识探究过程,培育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推断、概括的能力,进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 和 60:40 3、今日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 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老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 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 1、 (1)老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讨论。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老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 1.6×60=96 (2)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推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