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考研的经验和教训 非会计专业,报考了财科所会计硕士,进入了复试,在复试被刷下。报考会计硕士,其实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也是没有对自我定位准确的一个结果。面临毕业,大部分都面临如下几个选择:工作,读研(国内讨论生,国外讨论生)。经过长期的思考,我决定要读研。我所在的学校,出国风气比较盛行,但是我没有信心可以拿到国外奖学金,又不想花父母的钱(自费出国意味着父母努力半辈子的积蓄都没有了)。 成绩又没有够上保研,所以走上了考研道路。在一些初步了解,在搞会计的舅妈引导下,决定考会计专硕(当时了解自以为对专硕对会计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由于本科大学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专业氛围不浓厚,所以比较青睐讨论所,再加上财科所的学费是北京几所学校里面最便宜的,所以我就选择了财科所。 我的考研准备是不充分的,特别是复试准备。初试开始于9 月,但是由于大四上期还有 6 门专业课(在外沟通了一段时间,没有对应的学分兑换),我们专业课老师要求特别严,再加上自己真的特别喜爱本专业,上课很仔细,所以留下给考研准备的时间相对比较少(楼主的'心态一直在坚持喜爱的本专业和换一个好就业的专业之间纠结,这个心态影响了我整个考研之路)。 不充裕的初试准备时间,足够复习英语和联考,但是就没有看专业课了。初试分数出来后,感觉应该可以进复试,但是排名应该比较靠后。事实证明只比分数线多了一点点,在一个尴尬的排名上。 初试后,楼主想了很多,也跟很多老师和师兄师姐沟通,我愈发觉得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喜好,不要那么功利。所以,初试成绩出来后,我经历了一个比较奇特的心理变化,那个时候我不想考研了。除了自己觉得要坚持真正的喜爱,随着复试的复习开始,我发现我真的不喜爱会计。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纠结,非常郁闷,总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太鲁莽。 但是都进了复试了,还是有希望读研的,假如坚持自己本专业,还不知道着落在哪里。在这种心态影响下,还是准备复试,再加上准备毕业文章,所以整个复试的复习都没用效率。 由于本科的时候,学习过财务管理,所以感觉财务管理部分还是不错的。看了往年的复试试题,计算占到 50%,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就参加了复试。哪知道2024 年的复试完全跟去年不一样,计算题一道没有,几乎全是分析和论述,只有半吊子的我肯定就没戏了。所以复试没进我预料到了。 其实写这么多,只是想告诉考研路上的同学我的教训:第一,不要仅仅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