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二十一章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教案教案授课章节第二十章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授课学时讲授方法多媒体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的概念及临床适应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难点: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关系。教学要点:第一节收涩药.收涩药概念、临床适应症。现代医学对滑脱症候的认识。收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第二节驱虫药.驱虫药概念、临床适应症。驱虫药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第三节外用药.外用药概念、临床适应症。外用药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思考题作业:收涩药的概念。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驱虫药的概念和药理作用。外用药的概念和药理作用。教学小结:第二十一章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第一节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为固药。此类药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血和止咳功效,适用于气血精津滑脱耗散之证,如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脱肛、遗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病症。本类药味多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收敛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滑脱证候的病因和病证部位各有不同,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久病或体虚使得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滑脱证产生。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脾肾阳虚致久泻,久痢;肾虚致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冲任不固致崩漏下血;肺肾虚损则久咳虚喘。而滑脱不禁者,又可致正气亏虚,产生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需及时固脱胎换骨,收敛耗散。中医药学理论认为:收涩药味多酸涩,有收敛固涩功效,《本草纲目》曰:“脱则散而不收,用酸涩温平之药,敛其耗散。”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收敛作用该类药中植物类药物多含鞣质、有机酸,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中的鞣质含量分别高达,,,矿物类药物如明矶,赤石脂,禹余粮中含无机盐,这些成分均有收敛作用,与创面,黏膜,溃疡面等部位接触后,可凝固表层蛋白质,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减轻创面刺激。鞣质还可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凝固,堵塞小血管,有助于局部止血。鞣质与腺细胞结合,可减少分泌和渗出,有助于创面愈合。鞣质可凝固汗腺,消化腺,生殖器官等分泌细胞中的蛋白质,使细胞功能改变,减少分泌,使黏膜干燥。、止泻诃子,肉豆蔻,金樱子,赤石脂、禹余粮等有较明显的止泻作用,该类药有收敛作用,可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