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所谓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即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关系;正确处理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强经济实力与致富职工群众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不断强化三个理念: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理念;强化“加快发展、又好又快”的理念。当前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城市管理观念和理念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飞快,城市管理也正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因其城市管理起点低,水平不高,尤其是管理观念滞后,管理理念不新,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在面对众多复杂问题时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一方面表现为对城市管理内涵理解狭隘,认为城市管理就是一般意义的占道摊点整治、环卫清扫保洁、车辆行驶停放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表现为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城市急剧扩张中,人们愈来愈重视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建设,重视建设的速度,强调建设的效率,对城市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全面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没有得到彰显,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城管工作及城管工作者在市民心中的形象。2.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于城市管理,国家尚未立法,全国也没有统一模式,目前由各个城市党委政府承担城市管理职能。正因如此,各地城管体制“五花八门”,没有科学的体制。多头管理,无人管理,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等现象普遍。因此,无论是综合执法还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尤其是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城管必须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思维,创新性创造性地工作,探索中国城管工作的特色之路,根据城市自身实际,健全体制,完善机制。3.困难群体就业安置矛盾突出。伴随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入,城市中一些困难群体或者年龄偏大,或者无技能,或者文化偏低,或者体弱多病,或者缺少自主创业的项目与资金,他们不具备生产就业竞争能力。由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甚至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困难群体往往通过乱摆摊点、占道经营来获取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生计,而这些行为又违反城市管理规定。从城市管理角度讲,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城管必须按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但疏的难度很大。因为既要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严格执法,城市管理不可避免地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尤其容易与困难群体对立,使得社会舆论会自觉不自觉同情弱者,城管在具体管理中工作被动。4.市民素质有待提高。以人为本必须建立在市民素质普遍较高的基础上。但是,尽管我们通过十多年的创建和强化城市管理,仍然有不少市民缺乏主人翁意识,爱护城市意识不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不主动不积极,甚至起反面作用,如:执法队员在依法取缔占道摊点时,围观市民起哄、阻挠执法,认为城管队员欺压了弱势群体;而当执法队员只教育、规劝、不取缔时,围观群众又认为执法队员不作为。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务工农民涌入城市,致使外来人员社会化本土化,部分人的许多不良习惯难以一时改变,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时有发生。不仅无法将外来人员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这些人反而以困难群体的角色成为城市管理尖锐的对立面。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不可能通过开展几次突击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