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培训总结 下面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学生进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我认为: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指导学生要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如:在学习语文时,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行解决生字词的习惯;课上敢想敢说、敢于对现成答案质疑的习惯,要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要让学生认识到课本只是一个范本,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教材,并且要鼓舞引导学生涉猎群书,能写读后感等等。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的一生进展至关重要。 二、学生应充分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老师为主的教授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但往往为了应试,容易养成不动脑死记硬背的习惯,与国家提倡的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违反。即是强调学生要在课堂上充分参加和主动探究。我们可以拿一堂语文课设想一下:假如课堂上,仍然是老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教室死气沉沉,就像过去形容的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至少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反之,假如教学活动有了学生的参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同。 三、学生间的互助学习。 由于受时间精力的限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能照顾到,总会有被遗忘的角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助作用,以实现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这就要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形成优带差,差赶优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互助小组的分配老师也要动一番脑筋,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差异、智力水平,以及生活环境等对于学习小组学生位置的安排,要考虑到方便学生的学习,当然不只是在课上,还要考虑到课下的沟通。目前正在摸索过程中,希望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也要改变学习方式,二者相得益彰。 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通过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得到保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其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能针对不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