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汉字的演变,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隐语等,探究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重点难点:认识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自学纠正错别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1、常识了解 (1)汉字的起源: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 100 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与汉字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就已经消亡,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2)汉字的形体 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小篆 形体 使用器物 使用朝代 形体特点 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 商代后期 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 金文 铸在青铜器上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 刻在石鼓 西周晚期 小篆 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 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 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 形体 使用朝代 形体特点 隶书 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 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 草书 形成于汉代 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 行书 出现在东汉晚期 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 楷书 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 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 (3)汉字的构成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