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调研报告 前不久,为了申报“利用少先队课程培育少年儿童劳动意识”的课题,我在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 50 名同学。我的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意识;二、劳动技能。结果,让我触目惊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没有劳动意识,百分之六十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按理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劳动进化的结果。假如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正是基于上述朴素的唯物史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关注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视培育下一代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为己任。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慧的手制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马卡连柯语)……由此不难看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懈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和进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客观公正地说,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国的劳动教育,理应不是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制约劳动教育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校园安全和家庭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优生,就是人才;学校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不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家长极易产生溺爱情节,视子女为“小公主”、“小皇帝”。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劳动意识的严重扭曲和劳动技能的严重匮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推而广之,假如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如此无能,作为成人社会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脸红心跳,失去希望。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家长、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家校联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呢?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1、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学校要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