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路向前延伸一米 司新颖是一名作家,曾经做过报社总编、电视节目总策划和 IT 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2004 年,他出了一本叫《痛苦缓期执行》的新书。为了这本书的推广,司新颖到广州参加了一个聚会,当时,他的好朋友、丽尊音响的市场总监朱星海也在场。 私下闲聊时,朱星海问司新颖:“你的书发行量不小,读者又是特定那群人,有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把我的产品和你的书结合起来?” 司新颖想了想说:“那就加个书签吧,把你们的音响印到上面。”后来出版的书里就多了一个书签,正面是司新颖的肖像和签名,背面是丽尊音响的广告。 因为是给朋友帮忙,这个广告也没有收钱,但是当司新颖把书送给朱星海的时候,朱星海非常认可这种结合方式,就送了司新颖一套一万多元的音响作为回报。这一下子触动了司新颖敏锐的商业头脑,他感觉到,这个收益不比他两三万册图书的版税来得少。司新颖想,虽然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书签,创造的价值却比我的书还大,并且潜在价值更大,这是不是可以打破传统图书出版的盈利模式呢? 从这一天开始,司新颖就开始认真思索中国的图书市场,他发现,中国的图书发行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一个《哈利·波特》能卖几百万册,《学习的革命》也卖了几百万册。司新颖进一步设想,如果这些图书里面要是都加上广告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有潜力的新媒体!“报纸杂志都是靠发行和广告两条腿盈利,为什么书就不可以呢,要是给书引入一些画龙点睛的广告,说不定还可以把书价给降下来呢。” 为了慎重起见,司新颖还用了 2 年多的时间做了一些调研,对整个图书广告市场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书媒广告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在国内却非常鲜见,顶多是一些出版社在书里面做新书推荐广告,可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更加坚定了司新颖以书为媒做广告的想法。2006 年 6 月 20 日,司新颖和朋友注册了一个叫做“诺贝国际传媒”的公司,专门筹划、经营书籍广告。 2007 年 4 月,著名作家王朔携他的新书《我的千岁寒》高调上市,很多读者都意外地发现,翻开书,3 张精致的小书签跃然眼前。其中一张正面是经典的王朔语录,背面则是一则亲切、温馨的眼镜广告:“尽阅千岁寒,眼睛要保健,宝岛眼镜温馨提示:爱眼护眼小常识……”而这,正是司新颖的杰作。 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我的千岁寒》一书中这 3 张小小的书签,竟然给司新颖他们带来了 60 万元的广告收入。初战告捷,让司新颖信心倍增。如今,他的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