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更需“访万家”近段时间,全省各地各校纷纷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老师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村组、走进社区。居民们惊喜地发现老师们不喝茶、不抽烟、不吃请,坐在小椅子上与他们谈学生、谈家教方法,教给他们辅导方法,解释有关政策……这是几年前很难看到的。家长满意了,学生高兴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访万家”这条路子走对了,走进了广大村民的心中,走进了所有学生心中,走进了教育的真谛中。只要坚持“课外访万家”,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的教师一定会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客观地讲,尽管农村小学教师就在村组附近工作,但“访万家”这样的活动太少了。不是不访,而是遇到学生在校表现差了、成绩下降了,才把学生家长叫到学校,在办公室里,当着学生家长,当着学生的面,数落学生的不是,说教师如何如何辛苦,学生如何如何不听话,家长如何如何不配合,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发完怒气,家长难堪,学生不安。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使家长不理解教师、学生惧畏教师,甚至出现家长对教师的不满意,对学校的不满意,学生撒谎不上学。以至于家长与教师关系紧张,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学校、教师安排的一些事情,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一点小事家长上访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结合在农村小学工作实际,我认为:农村小学教师“课外访万家”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必修课”,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教育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成长。第一、“课外访万家”,才能倾听家长的心声,学生家长想什么,盼什么,这是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家长对教师不理解,不信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原因是有问题才喊家长,没问题不找家长,收钱时找家长,不收钱不找家长。家校教育结合只是一句空话,是不贴合的两张皮,教育的有些惠民政策家长不了解,造成操作中的不理解,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不能深入人心,因而教师要走进学生家中,与家长面对面坐下来,静下来,倾听家长对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期盼,倾听学生在家的表现,倾听对政策的想法,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闪光点、优点、突出之处,并客观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需改正之处,心平气和与家长交流,推心置腹与家长沟通,直言不讳指出教育方式的偏失。这样学生家长才能领情,学生家长才能信赖教师、才能信赖学校,才能支持教师,才能支持学校。第二、课外访万家,才能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多数农村教师工龄都在十几、二十几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教育经验,但现在随着农村形势日益好转,学生的生活中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教师光凭经验还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家中,与学生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俯下身、弯下腰,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敞开童真之心,放弃戒备之心,说学校、说教师、说家长,倾听他们在田间地头快乐游戏,倾听他们的理想……这样的倾听会让教师动情,会让教师反思,这比书中收益更大,从而可以改变对一个学生的看法,重新认识一个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室学习,在愉悦的校园成长,这才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家长希望看到的,这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第三、课外访万家,把党和国家好政策带给村民,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力增强,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涌向农村,但是由于宣传不力,大部分政策,家长不了解有的甚至不知道,学校落实了,教师安排了,学生得实惠了,有的家长上访了,造成党的政策大打折扣,通过家访我们把减免学生书费、杂费、部分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政策宣传给家长,宣传给村民,向他们解释其中的规定,操作方法等,当他们听后有的家长感到不好意思。他们并不是想争些什么,而是要了解其中的情况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有些政策,解释清楚了,疑惑没有了,心就敞亮了。另外还有一些服务性收费,以前就只是一封信,家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