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村建设阶段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我有幸成为第三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中的一员,能够来到农村和广阔人民群众共同工作和生活,接受锻炼,服务群众,我感到很荣幸。在三个多月的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注重调查讨论,反映实情,争取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并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工作。现将近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典型示范村阿黑村的基本情况1、自然情况阿黑村位于马关县城西北部,隶属于马关县马白镇文华村委会,辖大寨、新寨、河边三个村民小组,距马关县城 8 公里,全村共有 405 户 1780 人,以汉族、壮族人口居多,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30%。2、经济进展情况阿黑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烤烟、生姜、山岛、核桃等等,村集体经济进展严重滞后。过去,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村民对产业特别是优势产业的进展认识不足,缺乏长远进展的思路,家庭收入主要以养殖种殖收入为主,村产业进展、经济总量等指标相对落后。农民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但用于再进展、再生产的钱还很缺乏。目前,全村有核桃 3460 亩(去年栽),柑桔、杨梅 771 亩,烤烟 200 多亩,山岛 300 多亩。20XX 年人均有粮 380 公斤,人均纯收入 20XX 元。3、村貌、教育、卫生医疗情况阿黑村在被确定为典型示范村建设之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三个村小组的进村道路和寨心路都实现了硬化,硬化路面达 10 余公里,但标准比较低。全村建设沼气池 160 多口,未完全实现以沼气替代柴禾为主要燃料的目标。农户通电率达 100%,但电器使用率还不算高。大寨、新寨、河边三个村小组均建设有科技活动室,但设施落后,只有大寨村的活动室发挥会议室、培训室等简单作用,其它两个活动室基本没有发挥作用,成了堆放杂物的场所。民房主要以砖木、土木结构为主,有 70 户左右的砖混房,占房屋总数的 20%左右。村内有六年制村完小 1 所,校舍面积 1140 平方米,有教职工 10 人,在校学生 139 人,有六个年级 7 个教学班(1 个学前班),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但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学用房紧张,缺少实验室、图书室、会议室、老师宿舍和学生食堂等设施。村内有村医 1 人,但无卫生室。4、建设的主要任务阿黑村典型示范村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