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巧女布老虎鞋创业故事 创业艰辛曲折多 农家女赵艳玲从小心灵手巧,爱好做针线活,小时候制作的布老虎鞋等就已受到前辈的欣赏。初中毕业后,她回到老家务农,闲暇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做针线活,这为她以后创业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制作水平,她还自费到武强、沧州、石家庄市访问民间艺人。看着自己制作的布老虎鞋由赠送亲友到人们慕名求购,她渐渐产生了走出农村到县城开店的想法。亲属们纷纷反对,担心她“城里耽误了,地里也耽误了”。 农家女赵艳玲下定决心闯一闯。2024 年 6 月,她在县城租房开办了燕儿园工艺品店。 创业之初,从小在农村摸爬滚打的农家女赵艳玲不怕吃苦,从石家庄、北京等地采购服装,诚信经营,买卖日渐兴隆。而一有空闲,她就制作工艺品。一次,她参加了省会一个手工艺品研讨会,意识到手工艺术也是文化产业。回来后她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作为手工艺品之乡的饶阳却没有一家龙头企业和专卖店,民间艺人群龙无首,一批老艺人也已七八十岁,如不组织传承,很多创作艺术将面临失传。农家女赵艳玲忽然感到肩头责任重大,她顶住压力将服装处理,把自己制作的布老虎鞋、布老虎枕等精心摆放,专心做起了工艺品“买卖”。 巧搭舞台创特色 一开始,农家女赵艳玲的手工艺品专卖店利润出现了大滑坡。她走访民间艺人,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走出了两步妙棋:一是建立手工艺品创作基地。她先后在里满、郭村、邹村、南善、小堤等村开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 60 多期,培训农村妇女 2000 多人次。她的培训独具特色,当场培训,现场发放制作材料,定期回收,建立了制作网络,使独具特色的布老虎鞋、五毒鞋、布老虎枕等有了充足的货源;二是建立经销基地。为扩大工艺品的知名度,农家女赵艳玲随团到澳门展销,先后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等市建立了协作关系,使手工艺品有了可靠的经销基地。 实践使农家女赵艳玲深深认识到,民间工艺品事业要健康持续进展,民间需求才是永无止境的大市场。民间工艺品需要向民间倾斜,集工艺美观、有用收藏于一体,只有有用才能确保手工艺品业做大做强。于是,她研制开发了适合中老年、青少年穿的手工艺棉布鞋,一投放市场就备受消费者青睐。常年为农家女赵艳玲制作手工艺棉鞋的农村妇女有 200 多名,农村妇女坐在炕头上就能打工挣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农家女赵艳玲工艺品事业的进展,燕儿园已成为手工艺品行业的龙头。她始终坚持“诚信戒欺、以德兴业”的宗旨,对农村制作手工艺品的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