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Ⅱ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以“世界60亿人口日”的图文资料很自然的切入第一个学习主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指出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要素。图1.2和图1.3及相应课文从时间演变角度分析了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图1.4和图1.5及相应的课文从空间角度比较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及原因,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是为了与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图1.6及相应课文展示了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历史发展过程及地区分布差异。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本节教材选用的图表、活动较多。这就强调学生的读图、析图(坐标图、柱状统计图)和处理数据信息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表等资料。三、学情分析学生由本节课开始必修2模块的学习,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较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模块1的学习,学生在识图与读图获取地理信息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2)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相关资料、分析综合认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征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五、教学重点(4)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成因(5)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六、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联系七、教学方式谈话法、问答法、自主活动探究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1、课前探究设计调查石狮近几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2、新课导入设计投影课文插图1.1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并出示一些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图片,如大型招聘会现场、节假日街道、大商场等人流熙攘的图片,请学生说出自己看后的感受。(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图片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当今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3、教学结构设计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设问:甲、乙两个地区,甲地今年出生有1000人,乙地出生2000人,能不能说甲地区人口增长比乙地少呢?(通过这个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人口增长既要考虑出生新增人口,也要考虑死亡人口)在前面的基础上补充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小于、等于零时所反映出的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活动:让学生动手计算书本第3页活动中第1小题,再根据计算结果思考第2小题(采用个别提问的方式,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基数这一概念,并举中国作为例子)问题探究1:让学生自主讨论和说出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还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战争、自然灾害和人口政策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读图思考:学生读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并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读图分析得出三个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问题探究2:展示数据《世界人口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年份人口数量(亿)所用时间(年)180410/19272012319603033197440141987501319996012提问:1、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发现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结合图1.3,点出“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为什么在过去的100多年来,全球人口数量增长快速?(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自主分析能力)读图思考:学生观察图1.5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