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了,我 的 康 桥——《再别康桥》导学设计导学 目标1.知识技能:①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②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2.过程方法:反复咀嚼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人情美和形式“三美”。3.情感态度: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高尚情操。导学重难点1② 是重点;2 是难点导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导学总体思路 1.诗歌是在反复品读中自悟出来的,不是靠讲出来的,可让学生在“听读—赛读—演读—评读—背读—写读”中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把握诗人细腻而健康的情感,从而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中挖掘新教材的人文内涵。2.充分运用新课标理念的成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语文素养的积淀。3.借助多种背诵提示,激活学生思维,力争当堂成诵。课前 准备① 按照课后网址上网检索相关学习资料;②印发有关徐志摩生平和创作的简介和评论。教学时间2 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理念设疑激趣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故古人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既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又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悲戚。那么,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又是怎样的呢?2. 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后问:这首优美的歌曲的歌词是谁写的的呢?他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和“奇才”的诗人徐志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诗人,和诗人做一次亲密接触吧。 1.优美的诗境和乐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求知欲。用心 爱心 专心拨妙析疑1.出示徐志摩的照片(投影 1)和剑桥的图片(投影 2)时:【旁白】瞧,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双眼略带些梦幻,料想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必是一颗善感的而细腻的心。瞧,这座桥,风景秀丽,遐尔闻名;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2.简介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投影 3)后:【解说】可惜诗人英年早逝,给诗坛带来莫大的遗憾。下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去康桥河畔走一走,领略一下那儿的秀丽风光,去触摸一下被梁启超誉为“一个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的徐志摩的心灵轨迹。3.播放动画《再别康桥》(配诗歌原文,无朗读)【画外音】这首诗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诗行在参差变化中见整齐,音节跌宕起伏,旋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