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述我院受登沙河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及北控(大连)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委托,进行大连通用航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河下游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图。规划河道负担防洪面积约13.5平方公里。主河道总长约5000M。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一)设计依据:(1)《大连通用航空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工程》大连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0.11.7(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二)设计规范及标准1、设计规范:《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0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TJ021--8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J021--89)《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设计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河道防洪设计标准按流域面积、流域内用地重要程度确定。根据防洪标准的制定原则,同时进行实地勘查,并结合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七顶山园区市政配套工程(一期)防洪工程的标准,本工程中防洪标准如下:山坡截洪沟为十年一遇洪水流量设计(P=10)排洪渠为五十年一遇洪水流量设计(P=2)三:排洪工程设计1、排洪现状及自然条件(1)用地情况现状土地主要以山体、农田、村庄、虾塘及海水面为主。地块南部主要是海水面和虾塘,山体主要分布在西南侧及西北处,且中部山体通过岛屿向海洋延伸,形成山、河、海、绿自然交融的地貌特征。规划区陆地部分现状用地主要以山体绿化和村庄农田为主,山体高差变化较为复杂。现状水系以养殖水面和盐田居多,大多沿海岸线分布。(2)气候条件本区地处北温带,属北温带亚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濒临黄海之滨,属温暖季风性海洋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0.4℃,一月份温度最低,平均气温为-4.8℃。土壤冻土厚度约93厘米,无霜期170至190天,相对湿度在64%~72%之间。(3)现状河道区域整体西高东低,区域现状主要为盐田、养殖、村庄山地及海滩用地,整体区域分为南北两个主要防洪区。区域共有一条现状冲沟,两条现状河道,冲沟位于区域北侧承接北侧区域防洪量,最终接入登沙河内,现状为自然冲沟,在接入登沙河附近有边坡护砌。第一条河道位于区域中心的原大东沟河,负担中部及西南部防洪量,最终接入登沙河,现状为自然冲沟。第二条河道位于区域东侧的现状登沙河。目前区内河流基本为土沟,部分渠道毛石砌筑,但大部分岸墙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南部与区域河流相接的现状河流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壤冲沟形式。2、防洪分区根据现状地形及规划控制标高,共分一个大的防洪分区,分区内分为四部分,其中用地及北侧山体洪水直接排入新建河,南侧山体水通过新建暗渠接入新建河内,最终接入登沙河内。具体分区详见下表:表1防洪分区表渠道名称分区性质汇水面积(km2)新建河山体4.2新建河用地3.5新建河用地3.6新建暗渠山体2.2合计13.53、排洪水量计算根据区域的1:2000地形图、竖向规划及规划局意见,按上述汇水面积计算河段设计洪峰流量,如下:防洪流量计算采用推理公式辽宁法(辽宁水文水资源勘查局1998年)《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对各流域进行洪流量计算。本工程区域位于辽宁省Ⅳ水文分区,汇流历时τ及Qp计算采用简化法计算,具体如下:ip=Pτ∗P面τQP=0.278ϕPiPFτ=x(L√J)Y式中:τ——汇流历时;x、y——水文分区相应的汇流参数(见手册附表3-1);L——计算断面上游的主河槽长度(km);J——计算断面上游的主河槽平均坡降(‰);ϕP——洪水径流系数(见手册附表3-1);iP——设计面暴雨强度(mm/h);Pτ∗P面——汇流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