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讨论报告(集合 6 篇)化学讨论报告 第 1 篇 一、现状调查 笔者于近期作了一次调查。排列了初中化学课本课外实验共计八个,对农村初中四个辅导区九所初中 646 名初三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其中一个实验也没有完成的占%,完成 12 个实验的占%,完成 34 个实验的占%,完成 5 个以上但未全部完成的占%,全部完成的占 0%。:近 30%的同学一个课外实验也没有完成。全部完成实验的人数为零。仅有 70%的同学完成了一小部分的实验。另外,统计分析,学校间也存在着不平衡。通过座谈,还了解到部分老师用课件来代替实验,学生很少能完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调查结果让人震惊。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化学实验对于进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状却让人如此堪忧。震惊之余沉思,为什么? 二、原因分析 老师层面: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师认为:只要把课内实验完成好了就够了,甚至少部分老师对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都是以讲代做,以课件来代替,何况课外实验呢?自身素养不高、讨论不够。部分老师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定量称量、制作玻璃弯管的基本功竞赛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当实验现象与书本不吻合时,敷衍了事。少部分老师甚至都不清楚有哪些课外实验,怎能指导?部分老师认为,有些实验太简单,学生自己能看懂,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做。例如石墨导电性、生成炭黑的实验等。部分老师只布置不检查、不沟通、不反馈,从而使课外实验的落实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层面:认识不到位。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认为课外实验可做可不做,因而视而不见。动手能力不强。对于课外实验,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有兴趣的,但对有些实验的设计、组装不知从何下手,茫然者众多。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推测鸡蛋壳的可能成分等实验。惧怕发生安全问题,有畏难情绪。例如酸或碱能改变花的颜色的实验。有些实验往往不成功,失去了兴趣和耐心。例如自制白糖晶体、自制的叶脉书签等实验。表述不法律规范,难以完成一份像样的探究报告。例如有关保鲜膜的实验。其他方面:少数实验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条件上的制约。例如自制汽水等实验。缺少一定的氛围。缺少家庭、学校的支持。 三、解决策略 老师要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实施建议意见。摒弃应试观念,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要提升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