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教学计划模板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教学计划模板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讨论方法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1.学生自备的工具。(剪刀、直尺、木棍等) 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老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老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学生回答,老师予以鼓舞,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老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老师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 学生活动 1 让学生观察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 2 学生观察老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 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 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 5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 6 老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