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会计电算化改制思索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推断的过程,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进展,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工作为适应这种要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医院会计是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每一次经济流动的过程,都有会计行为的介入。医院的会计人员,应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工作重点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会计工作模式,以适应医疗卫生经济的迅猛进展。一、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人类进入 21 世纪,迎来了以全球化和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经历 20 多年的进化历程已经从产生初期(1988—1992)的个人计算机(PC)、DOS 操作系统和小型桌面数据库系统(如 Dbase、Foxbase),进展到现在的(1999 年至今)基于互联网环境、Java 技术和面对对象的客户/服务器模式(CLINET/SERVER)、分布式数据库、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结构,采纳可视化的人机交互(如 WINDOWS 窗口环境),实现了网上广告宣传、咨询洽谈、资金划拨、交易管理、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研、财务核算、生产调度等商务活动(即电子商务)。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规定到 2024 年我国将力争有 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医院会计电算化在其进展进程中,由于每所医院所在地域的不同,规模的不同,会计人员配备的不同,致使医院会计电算化出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一)各医院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不同1.单项业务电算化,即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处理某一项会计业务,如利用计算机处理某项临时上报财政的报表,此种情况存在于某些县、乡医院的财务处理中。2.多项业务电算化,即把多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分两种情况,一是计算机辅助记账。会计一边手工记账,一边把凭单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计算机汇总和审核等工作,再把处理结果回记到手工账上。这种形式需要记两套账,重复劳动,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还未充分发挥,这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基层医院还有一定的市场。二是完全取代手工记账。会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