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高考专题复习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知识梳理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⑴ 政权:英国在 17 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⑵ 劳动力:圈地运动⑶ 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⑷ 科技:工场手工业积累了生产技术⑸ 市场:国内(圈地运动)、国际(殖民扩张、海外贸易) 主 要成就 :(1)纺织: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2)动力:蒸汽机(3)交通:蒸汽汽船、蒸汽机车 特 点 :⑴ 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⑵ 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它国家进程缓慢。⑶ 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影 响 :⑴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⑵ 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⑶ 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人运动兴起。⑷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⑸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⑹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⑺ 使东方从属于西文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⑻ 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⑴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⑵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⑶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化⑷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⑸ 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主要成就:⑴ 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⑵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⑶ 交通: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⑷ 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⑸ 通讯:电话、无线电报⑹ 化学工业:火药、塑料、人造纤维 特点:⑴ 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⑵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⑶ 有的国家再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⑷ 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影响:⑴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⑵ 推动了垄断组织出现。⑶ 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⑷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⑸ 使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矛盾尖锐。⑹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⑺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⑴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⑵ 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⑶ 社会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⑷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5)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