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建筑中空间序列(spacesequence),以下论述中,哪一个不属于其范畴?A.综合地运用对比、重复、过渡、引导第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吧建筑中各个空间组织成一个有序的、有变化的、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B.建筑中各个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人在其间生活工作需要在一系列空间中活动C.人对建筑的观赏是一个有时间历程的运动过程,在这一点上建筑可以比拟于音乐D. 某一形式的空间的重复或再现,不仅可以形成一定的韵律感,而且对于衬托主要空间和突出重点、高潮也是有利的2.在公共建筑中,尽管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概括为:A.辅助使用部分、主要使用部分、设备空间部分B.主要使用部分、辅助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C.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设备空间部分D.过渡空间部分、主要空间部分、交通联系部分3.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空间形式,它们是:A.走廊、楼梯、电梯与自动扶梯B.门厅走道、楼梯、电梯C.水平交通、垂直箭筒、枢纽交通D.主要交通、次要交通、枢纽交通4.在功能分区和组织中,可以用“近”、“净”、“静”、“境”四个字素,表达其要求的是下述中哪一类建筑?A.剧院B.旅馆C.医院D.学校5.“集散大量人流,疏散时间集中”,“可以考虑分区入场,分区疏散”,“出入口可以考虑合用”,“应采用平面的与立体的两种方式组织疏散”。以上有关人流疏散的描述是针对下列哪一类建筑的?A.影剧院B.会堂C.体育场(馆)D.火车站6.“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文字精辟地论述了空间与实体的辩证关系。此段文字出自于:A.《逍遥游》B.《道德经》C.《考工记》D.《吕氏春秋》19. 内墙以大理石饰面或以木材饰面,给人的感觉差异主要是因为:A.两者的颜色不同B.两者的质感不同C.两者的品位不同D.两者的构造不同20. 在一下关于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的叙述中,哪一条是完全正确的?A.20 世纪初兴起于德国,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即“有组织的整体”B.1912 年由德国人 Gestalt 创立,发展成为 20 世纪重要的心理学派,它强调知觉觉得整体性,其“图底关系”,“群化原则”,“单纯化原则”已被引用到现代建筑构图理论中C.20 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即“有组织的整体”D.20 世纪初兴起于德国,发展成为 20 世纪重要的心理学派,它的生态知觉理论认为,知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感知觉是集体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