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调研报告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现有六个教学班,学生二百余人,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兼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庭给学生施加了过多的心理压力,使得部分学生被动地学习,对学生失去兴趣、一部分厌学的学生,成为了学习中的学困生,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分析这些学困生形成原因,寻找有效对策,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一、学困生厌学心理分析 从我们接触的学生来看,学生厌学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即使部分学习“优等生”,多少也在心理有厌学情绪,只是在老师积极的关注中隐藏了内心的疲乏想法,像我们现今九年级的孙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一直在年级前几名,但最近却突然逃起课来,问其原因,竟说是压力太大,那针对绝大部分的学困生,我们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家庭因素。 这实质上是当今农村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都是有着 30 年教龄的老师了,几乎是教了两代初中生了,在这一代的初中生的父母中,原成绩优秀的早就离开了农村,在城市成家立业了,留在农村的则是成绩相对较差的一部分,其子女在智商上大多也不是很高,在加上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自己当初虽不是很优秀,但对子女的期望还是很高的,这就是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使得学生在家中也得不到轻松,即使是节假日也有家长把明明成绩不是很好的子女送到校外补习班补课,写作更有胜者,送到远在钟祥的城区补习,这些都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负重的心理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主动性,偏离了健康,欢乐成长的道路。 2、学校因素。 整个教育行业在推行素养教育,但现实是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使的学校不得不在升学率(特别是一类线上线率)这个指挥棒下前行,老师的窘迫,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学生课业负担很重,使得学生不堪重负,学困生厌学心理也会增强。 3、社会因素。 能够外出务工的现今社会,为许多人提供了致富的机遇,一些先富裕起来的人中不乏有文盲和半文盲之士,不够这些人大多有一技之长,而现今大量技工很抢手,他们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成绩受到社会的关注,唯“财”必尊的社会现实,使许多学生受家长言谈及经历的感染,自然而然产生了“学习好坏不重要,长大能挣钱就行”的思想,再者到了毕业季,成绩差的学生反而成了一部分职校的抢手货,能够收到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多的入校通知书(自然大多是技校之类的),导致多数学困生有“学习不好还有技校等着我”的心理,对学习越来越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