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 2.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这组诗的主要意象和思想感情。 3.选择这组诗中对自己最有启发的诗句,能够对内容或表达技巧加以点评。 4.尝试总结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能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写一首诗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2.让学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对诗歌的理解,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课时安排:2 课时 第 1 课时:《沁园春长沙》,《致青年公民》 第 2 课时:《信任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雨巷》 四、教学方式: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大家都听过韩红的歌吧,声音纯正,但大家有没有印象她唱的一首《小花》?这首歌是翻唱四、五十年代战争为题材,八十年代拍的电影《小花》,小花一直在寻找她当兵的哥哥,表现了一种军民之情。韩红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不懂得革命先辈开创中国建设事业的艰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悟空传》(网络文学):思想的贫乏,没有激情,机器式的生活《摩登时代》(卓别林)我们应回顾历史,与历史对话。清代大文学家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吟诵青春板块四首文本分别是20、30s,50、60s,60、70s,80s。吟诵时注意与时代挂钩,今日我们先来看前两首。 (二) 1.找一名学生朗诵《沁园春长沙》,检查预习情况。 让学生点评,纠正。 朗诵技巧:心悟口诵,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 著名播音专家张颂教授:朗诵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化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 2.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进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大家各自揣摩感情,各自读。(板书要求) 4.点学生再朗诵、点评 5.老师范读 6.分小组朗诵,结合黑板上的要求讨论,小组长组织,各自理好问题的思路,向全班发言,相互沟通,学会倾听,记录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