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专员工作报告 到今日为止,在 xx 工作、生活共计 12 个工作日,总体上感觉良好;处在珠三角的经济开发区之一——珠海这个繁华的花园城市,这里有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各种体系完整的产业链。还有一支稍具规模的组织队伍和相对充裕的订单来源,这便是 xx 所具备的的优厚条件吧。然而,xx 也和以前工作过的工厂一样,有自身美中不足的一面。下面我将以一位品质管理人员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是一个公司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赚到的第一桶金;企业文化是整个公司大环境的管理、沟通、处事的一种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对于公司单个成员来讲,直接影响他的处事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然而在这十几天的工作中,在一些流程及品质标准和原则问题上我们一些中管理人员却常说:“在 xx 就这样,要适应大环境。,作为品质人员的我不敢苟同,从这儿体现出相对一部分人员已经失去了往好的方向变革的心态和勇气,这是很可怕的,公司正在推行向国际标准化看齐(推行 iso),这样一来这种现象必将成为标准化进程的阻力,也必将成为公司进一步进展、壮大的绊脚石,公司更需要一个有着共同目标、层次感分明、分工详细、素养优良(技术、管理、品质观念、个人素养)、密切配合沟通、共荣辱共进退的一个团体; 二、公司缺乏一个 pmc 部门对每个项目在各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度进行计划和跟进,易导致各部失去目标和方向感,在有些环节还容易出现掉链子的可能; 三、从目前来看,公司相对注重技术和加工制造两大领域,而忽略质量管理的平衡进展。主要体现在: 1.中高层管理的早会内容,主要在强调技术和生产状况,而讲述品质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或是没有; 2.在产品质量问题和生产进度发生冲突时,我们项目和生产管理人员往往以妥协品质原则和标准为处理依据(如“这批货先出吧,下批再改善”或者是“假如这个问题要这样管控的话,恐怕生产做不了哦客户已经有了标准,缺乏改善意识”再就是“就这样做吧,客户上次好像没反映这个问题侥幸心理”) 3.目前的质量管理机制和相关部门对品质管理的认识比较浅浮,目前仅限于检验(属于一个简单防火、救火的水平,没有深挖“火”的根本起因和来源,从根本上做到防“火”)检验工作对于整个质量管理系统来说属于基础的数据来源,而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加、分析对策、持续改善的过程; 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