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反思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在享受假期和美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端午节是怎样由来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 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 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老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尊敬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沟通。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 36 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 7 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