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练习答案设计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课文思想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行”,一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课文主题见“课文研讨”中的“整体把握”的第一段,但回答此题时不能照搬,应该“升华”出更深一层的主题。 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行”: 坚忍坚韧,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宝,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漂亮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深刻的主题,可以用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话来回答: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坚韧的生命不会屈服。这样的回答好像没有回答完,还应补充一些内容:不怕命运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二、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 3.“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试找出恰当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 设计这些小题,意在引导学生咀嚼课文文笔精华,深化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和体会。 1.课文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的情感的强弱度有所不同,用“你”表达情感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仰慕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2.阳光的“嫌弃”表现在:“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阳光通常被视为最公平的,但这里表现出轻忽、冷漠和不公正。时间对地下森林却是另一种态度: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几万年的代价”是指:一、极言时间之长;二、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