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观察能力 提高作文水平 在小学生作文中,脱题、偏题、走题、不具体、多中心、说假话、千篇一律等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同学们对身边的人、事、物、景注意不够,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化细致的观察,未能形成鲜亮、形象、深刻的印象。学生为什么不留心身边的事物呢?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二是不懂得如何进行深化细致的观察。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培育能力,以提高写作水平。 一、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分地感受生活,随时随地广泛地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观察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充分吸收,就无从表达;要想充分表达,就必须集中吸收。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认真、全面、深化、系统的观察,观察的能力才会提高。 二、培育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在观察中,不仅要求学生用眼睛看,用耳听声响,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质地,用嘴尝味道,同时还要求用心想。对不懂或不够了解的内容,要求向别人请教,或我及有关书刊资料,以使所观察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全面、具体、充裕、活生生的立体印象。 三、培育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要让学生乐于观察,而且善于观察。我的观察要求是:一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二要按序进行;三要倾注感情。我训练、培育的方法是:分类指导、范文学习、实际观察与写作练习相结合。 1.观察静物。采纳从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或从主到次的方法(逆向观察亦可)。选用指导的范文是《长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少年闰土》、《我爱故乡的杨梅》等;相应的训练题目是《燕河大桥》、《一张彩照》、《我的文具盒》、《家乡的特产____》等。 2.观察景物。采纳次序法,即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主到次,或从大到小(逆向观察均可),或采纳方位顺序等。指导的范文重点选择了《鸟的天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漂亮的小兴安岭》、《打碗碗花》等等;相应的训练题目是《我的家乡》、《校园一景》、《游____》、《燕河金秋》等等。 3.观察自然现象。采纳前后顺序法,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着重弄清他们之间的因果联系。指导范文着重选择《第一场雪》、《观潮》、《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