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_第1页
1/5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_第2页
2/5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_第3页
3/5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制造──三上《詹天佑》 《詹天佑》一课我已上了三遍,但我总觉得只有第三遍才上得成功,原因是备课和讲课中进行了再制造,注意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前两次上这课,虽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不见得好。我也听过别的老师上这篇课文,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弄懂课文中的难点。在这篇课文中,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理解,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第三次上《詹天佑》时,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理解呢应该让学生对这几个工程有立体感,还要让他们进入角色,来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 于是,在上《詹天佑》第二课时前,我让两个学生抬来了一盆沙子倒在小黑板上,又让他们把沙子垒成山,拍紧。学生围上来好奇地问:贾老师,下节上什么课呀下节不是语文课吗语文课怎么要沙子我笑笑:大家猜吧。为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 上课了,学生都望着讲台上的沙山。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指着沙山说:这座山就是居庸关,一会儿要变成八达岭,最后要变成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现在大家先读詹天佑是怎样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谁读得仔细谁就能当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居庸关隧道。读完,大家争着当小工程师。小工程师走上讲台,用两支铅笔同时从山的两端向中间插,表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隧道。我问:这样开凿隧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答:假如测量不准,计算不精确,两头的隧道就会错开了。学生从中体会了詹天佑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开八达岭隧道,工程更艰巨了。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决定采纳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八达岭隧道,先用两支铅笔从山两端向中间插,再用一支或两支铅笔从山的顶部向下插。我配合讲解,学生很快就弄懂了: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头开凿,也形成两个工作面,两口直井形成四个工作面,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就大大缩短了,这充分反映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术。 讲到人字形线路,这座沙山又成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问: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不是走弯路了吗大家抢着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减小了坡度。我又问:我们学过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