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整体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2010 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飞涨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担忧。截至目前,我国农产品中大豆较去年 7 月初的价格上涨了 15%,玉米上涨了 26%,白糖涨 40%,小麦涨 23%,而棉花则上涨了 73%。在 2 月中旬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峰值时,大豆、玉米、白糖、小麦以及棉花的涨幅更是分别达到23%、30%、53%、35%和 95%。同样,世界各国也普遍面临农产品价格飙升的挑战,如俄罗斯的小麦、美国的玉米棉花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白糖等,甚至于韩国的白菜和以色列的番茄都因为大量减产而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数倍或数十倍。本文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应该是金融危机压抑后的价值回归,全球农产品尤其是中国长期受到耕地、人口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长期支持粮价高企的根本动力。 2010 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飞涨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担忧。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应该是金融危机压抑后的价值回归,全球农产品尤其是中国长期受到耕地、人口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长期支持粮价高企的根本动力。 一、耕地资源趋于饱和 1.全球耕地增长潜力有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自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世界耕地面积和谷物播种面积增长缓慢,世界耕地面积由 1961 年的 12.7 亿公顷增加到 2008 年的 13.8 亿公顷,仅增加了 7.96%。面积增长率更是从 1988 年就开始缓慢下滑,尤其是在 1992 年达到 14.02 亿公顷的峰值之后,全球耕地面积开始不增反降。1988 年之前,世界耕地总面积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988 年之后虽然仍在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根据 FAO 统计数据,在 1989—2008 年的 20 年间,世界耕地面积不仅没有增长,还下降了 1.4%。 目前除巴西耕地面积尚有增长潜力之外,世界其他农业生产大国,如美国、阿根廷的耕地面积增长潜力非常有限,发展中的中国耕地面积扩大的可能性也很小。另外,尽管巴西有较多土地资源能够开发用于耕种,但若大规模开垦很可能会破坏其热带雨林环境,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耕地是提供粮食的保证,耕地面积趋于饱和甚至减少,无疑为粮食生产埋下隐患。保护现有耕地不受侵占是保证世界粮食供应的基础,而要提高世界粮食产量还需要增加新的耕地,但就目前状况来看,世界各粮食主产国有人耕种的耕地面积趋于饱和,通过提高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较小。 2.我国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