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减肥产品,即具有作用产品。是随着审美观念的改变,出来的一种能够使女性达到目的的产品,因其快速的减肥效果深受女性喜爱。 概述 基本上减肥产品市场是,第一类是减肥、,其市场份额约占 65%;第二类是特妆字外用减肥品,其市场份额约占 20%;第三类是减肥、美体,其市场份额约为 15%。另外目前较多其他对女性身体有害的减肥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让减肥产品市场鱼龙混杂。所以消费者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减肥产品。 减肥保健品、药品分类 占领减肥产品市场最大份额的减肥保健品、药品可谓琳琅满目,形式多样。从机理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A.食欲抑制药 1. 苯丙胺及其类似物,包括甲苯丙胺、苄甲苯丙胺、安非拉酮、右苯丙胺和苯丁胺等,可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抑制觅食行为,减少食物摄入,减轻体重。此类药物对于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 2. 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及其复方制剂。多项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可致心脏瓣膜损害、肺动脉高压和手指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于 1997 年,FDA决定禁止使用。 3. 吲哚类及其衍生物,如吗吲哚及环咪唑吲哚,如 1997 年FDA批准的西布曲明(sibutramine)具有此类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表明,此药能使脂肪代谢速度增加 18 倍,以产热的形式“燃烧”多余脂肪;同时减少饥饿感有效控制热量摄入。但该药可升高血压,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应慎用。 4. 生物肽类及其激动剂或抑制剂 此类药尚待进一步研究。 B.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5. 中枢兴奋药 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等能刺激脂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也可减少食欲。 6. BRL 26830 A,BRL 28410,BRL 35135 A和BRL 37344 使脂肪组织的功能和全身代谢活化,体重减少;不影响摄食量;不影响血糖值。所以这类化合物对包括肥胖型糖尿病在内的很多肥胖都是有希望的治疗药。ICI 198157 及其衍生物ICID 7144 是一个产热剂,不良反应很小。此类药尚在实验室中。 7. 激素类 可采用低剂量甲状腺素 T3(如 60μ g·d-1)治疗肥胖,此时机体蛋白质的分解并不增加。生长激素对某些类型的肥胖有很好的疗效。 (IGF1)缺乏可导致肥胖及轻度高血脂症,用基因工程合成的 IGF50~150μ g/kg/d 长期服用,可显著减少患者皮下脂肪的含量,降低,但体重增加。 C.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 8. 脂肪酶抑制剂 奥利司他(orlistat)可抑制脂肪酶,阻止脂肪分子分解,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该药尚可明显降低肥胖患者血脂。但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