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龄前儿童数学如何教学龄前儿童数学 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育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育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育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进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仔细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制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育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进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 3 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假如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进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进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老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量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有的老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老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 我们认为,老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