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李清照的如梦令,是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下是我整理的如梦令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如梦令》教案 一、导入。 今日我们开始学词。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根据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原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纳。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老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常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老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常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全词只有 33 个字,用 1 分钟就可以背下来。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老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亮。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逝了。) 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自由发言,略。) 讲: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亭里曾进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