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实在──《比尾巴》教学片断及感悟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身不弃,甚至进展为讨论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使增补的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 一、朗读感悟 〖片段〗指导读好答句 师(出示课件):瞧,猴子的尾巴怎么样? 生 1: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 生 2:他把尾巴挂在树上,好像在荡秋千呢! 师:是啊,多自在呀。谁能来自在地读一读? 生 3:猴子的尾巴长。 师:谁还能再自在一些? 生 4:猴子的尾巴长。 师:不错,自在多了。让我们一起快活地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 师(课件演示):大家来看看,兔子的尾巴怎么样? 生:兔子尾巴短短的,真可爱。 师:我们一起夸夸它吧! 生:齐读。 师:(课件演示:孔雀开屏)瞧,孔雀开屏了,感觉怎么样? 生 1:很美丽。 生 2:非常好看,他在跟大家比美呢! 师:能把你的感受美美地读出来吗?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吧! 生:自由练读。 生:指名读。 师:一起赞美赞美它吧!想读给大家听的,就站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在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所以读书并不是一个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对句子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读出来的感情也就各不相同。因此要鼓舞个性化的多元朗读,不必去强求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只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所体验,有真情流露。要丰富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孩子们就会在愉悦的氛围里各尽所能,在阅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在上述片段中,笔者不是以某些优等生的朗读作为标准,而是尊重学生的因情自得,充分保障个体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张扬。练读时,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想读给大家听的,就站起来读读吧。读法多种多样,个人感受不同,读法也不同。孩子们自练、自读、自悟这个过程,就已经达到了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制造意义的目的。孩子们读得轻松愉快,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而且不同的朗读语气使言语作品的声音形态烙上了鲜亮的个性色彩。老师不以自己的阅读心理、认知水平要求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