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适应证管理规定为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二、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三、对不符合输血适应证的用血申请,输血科不予发血。四、急诊输血除外。输血适应证一览表项目输血适应证去白悬浮红细胞1、内科输血一般规则:(1)血红蛋白>10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3,可不输注。(2)血红蛋白60-10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18-0.30,根据患者组织缺氧情况、心肺代偿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考虑输注。(3)血红蛋白<6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18,可输注。特殊情况:(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40g/L,根据组织缺氧情况、心肺代偿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考虑是否输注。(2)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患者<130g/L,可输注。(3)伴有心肺疾患如心肌梗死、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感染和实施肿瘤放化疗等患者,输注指征可放宽。(4)曾有输血过敏反应史、IgA缺乏症期肝肾疾病与高血钾等患者宜输注洗涤红细胞。2、外科输血(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2)血红蛋白<70g/L,可考虑输。(3)血红蛋白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普通冰冻血浆1、多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2、大量输血、大面积烧伤、创伤、血浆置换。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减少和/或功能低下引起的出血。2、有潜在性出血倾向的预防性输注。3、大量输血患者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和/或ⅩⅢ和/或vWF和/或纤维蛋白原缺乏洗涤红细胞1、对血浆成分过敏患者;2、免疫相关的溶血性贫血;3、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新生儿输血、宫内输血及换血;5、非同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应急措施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一)输血传播性感染1、输血传播性感染输血前无相应病原体感染病史,无临床症状,血清标志物检测阴性。但输血后出现相应病原体感染症状,且从患者体内分理处病原体与献血者体内的病原体具有高度的同源性。(1)输血传播病毒感染(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巨细胞病毒感染(4)EB病毒感染(5)人类小细胞B19感染(6)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7)西尼罗河病毒感染2、输血传播细菌感染(1)革兰阳性球菌感染(2)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厌氧菌感染3、输血传播寄生虫感染(1)疟疾(2)巴贝西虫病(3)克氏锥虫病4、输血传播其他病原体感染(1)梅毒(2)克-雅氏病变异型(3)真菌感染(二)输血非感染性反应1、过敏反应,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局部性与全身性过敏反应。2、溶血性输血反应(1)急性/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常发生在输血过程中、输血后即刻、或输血后24小时内。最常见于ABO血型不相容输血。(2)慢性/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常发生在输血结束后24h至28h,多为血管外溶血,最常见于Rh血型不相容输血。(3)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患者输血后体内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血型的意外抗体。(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输血中或输血结束后4h内,患者基础体温升高1℃以上或伴有寒战,无原发病、过敏、溶血与细菌污染等所致发热证据。主要是由于输注了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与患者体内已有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或/和血液储存过程中白细胞释放的可溶性细胞因子等所致。(5)输血后紫癜多见于输血后5d-10d,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献血者血小板上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看题复合物,导致血小板破坏。可出现外周血小板数明显减少,皮肤淤点或/和瘀斑,是一种自限性疾病。(6)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注给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在其体内存活、增殖,并攻击宿主组织细胞。可出现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且造血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增多等。(7)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中或输血后6h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伴进行性低氧血症,血氧分压/氧合指数≤300mmHg,胸部X线示双侧肺部浸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