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共 7 篇)第 1 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进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体积”的含义,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概念。, 3、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的知识,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计量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量杯、石块、体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策略: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分组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操作实验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 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其中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授新课: 1.学习并建立“体积”概念。 实验一:先让学生看看量杯里有多少水,然后把小石块放入该量杯中,你有发现什么?说明什么?”请学生读题,分组操作实验。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实验二:在两个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让学生确认),然后把大小不同(让学生确认)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量杯中,学生观察后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提问: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说明:通过 2 个实验培育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出示实物: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老师:观察这三个物体,你能知道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体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