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总结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阔语文老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育。培育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常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进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沟通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举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舞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