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关部署,发挥标准对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形成一批标准化、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制造系统全面发展,基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提出的重点标准方向,拟分阶段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试点目标围绕智能制造标准在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中的应用,优先试点已发布、研制中的国家标准,配套应用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不少于70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到2024年遴选出200个以上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形成一批推动智能制造有效实施应用的“标准群”,打造一批成熟典型的标准应用实施指南、解决方案、工具库和案例集。“标准群”是指为解决智能制造纵深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降本增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难题,以至少1项国家标准为核心、配套使用若干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2—业标准的标准集合。一个“标准群”中标准数量不宜少于5项、不宜超过20项。“标准群”中的相关国家标准可参考但不限于《智能制造重点国家标准清单》(附件3)中列出的标准。二、试点内容申报主体围绕以下重点方向,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周期为2年。(一)智能制造应用水平提升围绕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需求,开展智能工厂集成应用、供应链协同应用、新模式创新应用的标准试点,促进智能制造应用水平提升。本项试点工作由制造业企业或其牵头的联合体申报。1.智能工厂建设应用类。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产品与工艺设计、柔性生产、协同制造等典型场景开展标准应用试点,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工厂。国家标准如:《开关设备数字化车间运行管理模型指南》(GB/T41996—2022)、《船舶数字化协同制造技术通用要求》(GB/T38994—2020)等。2.供应链协同应用类。围绕智能采购、智能物流、智能销售和供应链集成等开展标准应用试点,推动智慧供应链管理和平台建设。国家标准如:《供应链管理业务参考模型》(GB/T25103—2010)、《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3—参考功能框架》(GB/T35121—2017)等。3.新模式实践应用类。围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标准应用试点,打造产品定制化服务、产品运维服务、业务并行协同等新模式。国家标准如:《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通用要求》(GB/T42202—2022)、《智能制造远程运维系统通用要求》(GB/T42136—2022)、《智能制造网络协同设计》(GB/T42383系列标准)等。(二)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提升面向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的部署和实施需求,开展咨询规划服务、新技术融合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的标准试点,促进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提升。本项试点工作可由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或其牵头的联合体申报,也可由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制造业企业或其牵头的联合体申报。1.咨询规划服务类。围绕智能制造评估、咨询诊断,产线、车间、工厂的规划和设计等开展标准应用试点,促进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流程规范化。国家标准如:《智能制造系统架构》(GB/T40647—2021)、《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39116—2020)、《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GB/T37393—2019)、《智能工厂数字化交付第1部分:通用要求》(20202868—T—339)等。—4—2.新技术融合创新类。围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开展标准应用试点,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国家标准如:《信息技术工业云参考模型》(GB/T37700—2019)、《智能制造工业数据空间模型》(GB/T42029—2022)、《信息技术数字孪生第1部分:通用要求》(20213298—T—469)等。3.系统集成服务类。围绕智能装备、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集成开展标准应用试点,推动智能装备、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部署。国家标准如:《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GB/T39561系列标准)、《智能制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