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闹元宵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闹元宵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欢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一、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二、学习儿歌。 1.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喧闹、很快乐。)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 2/3 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美术区搓团圆。 2.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元宵节传统活动。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爱!通过本次活动信任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小班语言活动闹元宵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时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同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欢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 1 盏花灯,老师在部分花灯上粘贴灯谜,再将花灯摆放在各小组的桌上,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2.五角星贴纸若干。 3.与厨房联系好,将元宵作为早点。 4.幼儿用书:《欢乐的元宵节》。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欣赏花灯。 1.出示花灯,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今日我们班开灯展,每组的桌上都有许多盏花灯,我们去看一...